五彩煎饼的家常菜做法窍门
你看过乡村放映的露天电影吗?同时,看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乡村露天电影?
早些年露天电影还较流行,那时候小朋友一听说有露天电影就会十分兴奋早早的就拿着小板凳,兜里装着些瓜子之类的小吃,去占位等待,高兴得像过节一样。那时在兵团,农场,学校也常常会放些露天电影来改善业余生活,那时候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能看场电影无疑是种享受。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样的露天电影越来越少了,数码技术代替了放映机坐在家里就能分享。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的露天电影还是必不可少的,是改善文化生活的一个途径。这次在密云古北口村就赶上村里的老放映员在为大家播放一部老电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分享这一久违的露天电影。
只要说出小时候经常追着电影放映员各村的跑,大家肯定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人了,做为一个70后对乡村的露天电影一点也不陌生,因为乡村的露天电影几乎贯穿了整个童年的记忆。晚上黑灯瞎火的各村去追着电影看,确实也发生了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天晚上去隔壁村看《神秘的大佛》
说句老实话那时候看电影根本还看不懂,所以到现在也只记得《神秘的大佛》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蒙面人飞来飞去。记得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隔壁村,村子就在山边,放映场地有很多大青石,我坐在大青石上面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放映场地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当时吓的我我就滔滔大哭,因为离家有点远,而且黑灯瞎火的也找不到路回家,好在后来姐姐到家发现我没跟着回,又跑过来找我,所以这件事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感觉最无聊但是却永远也忘记不了的电影是《卷席桶》
说起《卷席桶》相信记得的人肯定不多,因为小孩子根本就看不懂这样的电影,也实在没有兴趣看,没良心的放映员就是怕看电影的人都跑了,所以很多时候放映的第一个电影题目就是《卷席桶》,不过只要第一部放映的是这电影的话,后面放映的肯定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所以大家就得耐心等着。
每当这时候我们一大班小屁孩就骂骂咧咧,往放映员方向丟石头,看到银幕上总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就一肚子火。好不容易熬到放完,看到下一部电影八一那两字金光闪闪,立马精神也来了,不吵了也不骂了,就算是有人说话立马就有人制止,全部安静的看着电影。
小时候看过的露天电影实在是太多了,直到现在还记得很多,比如说《少林寺》、《地道战》、《自古英雄出少年》、《上甘岭》、《渡江侦查记》、《天仙配》、《白蛇传》等等。不过现在想起来好像那时候的电影确实也不多,就是那么几部翻来覆去的反复放,但是大家也兴致勃勃的反反复复的追着看,应该说喜欢看电影的这件事胜过看电影吧。(图片来自网络)
记忆从来都是不讲道理,随时以一种排山倒海泛滥成灾的阵势,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一场场的露天电影。
以及放电影的,那一个个热闹沸腾的很晚才睡觉的夜晚,露天电影都是在天黑之后,儿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对天黑喜爱,大都跟露天电影有关。
尽管,这样的夜晚少之又少! 如同我对母校的记忆,大都停留在,校门前的大操场。只因操场就是放露天电影的场所,那时的电视,还没到我的家乡,唯一的***,就是偶尔的放次电影,那该是怎样值得庆祝的事情,信息灵通的早早知道,就是不肯说卖着关子。搞得别人吃完饭都没心思。
村干部把村中有点权威和有点学识的人,都叫去帮忙了。可见放一场电影有多隆重。
记忆最深的就是改编自聊斋的《画皮》看的我好长时间不敢一个人睡,不敢看外面的黑夜。小时候只觉得鬼好可怕!长大后才知道:活人比死人可怕!
其实,对于孩童的我们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晚上有什么零食吃。 记得一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娇娇小姐》,这么美丽而有富想象力的名字,让我的乡亲们,旖旎了半天的想象力。那该是怎样的一位美丽的姑娘,不过,电影开场后,乡亲们很是失落,原来啊,娇娇小姐是只大熊猫!哈哈!但乡亲们很快拾起了失落的心情,津津有味的看着。
至于想象力的落空和讨论电影好看或者不好看,喜欢哪个人或者不喜欢哪个人?那将是接下去好几天的谈话的内容。
不过也有另当别论的,那就是,平时有了好感的男女小青年,碍于别人的眼神或是自己的腼腆,露天的电影场,倒是个绝佳的场所。借着讨论电影,试探一下,***所思或是君子所喜!
还有一次放的电影名字《两对半》,让很多自觉家教甚严家风很好的家长们,把成年还没对象的女儿们,反锁于家中,不准去看,怕看坏了孩子的思想。
每次看电影,父亲带我,奶奶妈妈带弟弟,爷爷独自一人最后去,爷爷是家里的后勤部长,在确定安全后,才离家去看电影。
早些年露天电影还较流行,那时候小朋友一听说有露天电影就会十分兴奋早早的就拿着小板凳,兜里装着些瓜子之类的小吃,去占位等待,高兴得像过节一样。那时在兵团,农场,学校也常常会放些露天电影来改善业余生活,那时候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能看场电影无疑是种享受。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样的露天电影越来越少了,数码技术代替了放映机坐在家里就能分享。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的露天电影还是必不可少的,是改善文化生活的一个途径。这次在密云古北口村就赶上村里的老放映员在为大家播放一部老电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分享这一久违的露天电影。
那时,看电影是乡下人最喜欢的文化生活。放电影的日子都是在农闲里,特别是在夏收夏种和秋收秋播之后,各村都要轮着放,轮到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村,一连能放上两三个晚上。和我一样大的十来岁的孩子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从一个村子看到另一个村子,一村一村地看下去,直看到距家十多里地的远村,直看到第二天上学迟到上课睡觉还不肯罢休。
放电影的消息大都来自电影场。当一场电影结束时,放映员就开始预报下一场电影在哪个村放和放什么影片,于是第二天我们就向那个村赶去,一般都如放映员预报的那样。但也有更改时间和地点的,因消息不灵,害得许多人白跑一趟。更改来又更改回去的也有,那时,跑在前头的开始往回赶,遇到后边赶来的一群大人,说放映地点又改到原地了,于是又跟在一群大人的***后边,屁颠屁颠地向那个村的打麦场赶去。
最高兴的莫过于自己村子里放电影了。因为银幕就架在刚割完稻子的稻田上,不必慌慌张张地赶路,可以搬着板凳吃着煎饼,邀上伙伴,拖拖拉拉地向电影场走去。到了电影场,一个小孩也要占两三个人的位置,那多出的地方是为同学留着的,谁要挤占一点点都不行。为了防止地方被他人挤占,就从书包里掏出语文和算术课本,散放在空地上,像是给空位贴上座次似的。虽然如此,心里仍是七上八下的,怕丢了课本,怕护不住空位,非得等到伙伴来了才能放下心来。
电影放映前,村支书和村长还要利用放映机边的扩音器开映前大会,过过会瘾。村长讲授农业科技知识,支书多是宣传***生育政策。大家听不进去,只盼电影早些放。在放映机向银幕上对光时,坐在中间的孩子便用手挡住一点光线,让自己的巴掌或小猫小兔的手势映到银幕上。这只有早到而又坐在放映机正前方的孩子们才能做到;去晚了,只能到银幕的反面看,也就失去了用手挡光投影的乐趣。我那时看的露天电影,多是从反面看的,看到的画面一点都不少,只是认银幕上的字特别困难。从反面看也有我自己的理由:一是每部影片都要看好多遍,甚至连解说词都记下了,无须去认银幕上的字;二是正面人多拥挤,我怕挤人,也怕被人挤。后又从一本讲写作的书里看到,写作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形象地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受其影响,我因此也更爱在人较少的反面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uosys.com/post/23649.html